您当前位置:香港正版资料大全免费 >> 代表·履职 >> 议案建议 >> 浏览文章

    李士强:“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2015/4/16 9:56:57 浏览次数: 【字体: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客观地介绍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对于全国人民关注、全世界瞩目的“三农”问题,作了明确回答。报告进一步强调了"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强调了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报告对于"三农"问题的综合分析,既有成绩,又有不足,既有宏观面上的总结,又有微观具体剖析,可谓亮点频频、催人奋进。我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聆听了李克强总理所做的作政府工作报告,倍受鼓舞。从总理的报告中,可以展望,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稳步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依法治国包括依法治农的新局面正在展现。未来的改革创新实践中,自来水要进户了,1000万人口脱贫指日可待,所有农民都能用上电了。今年全国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的目标已经确立,18亿亩耕地红线要坚持,永久基本农田要划定,耕地质量要保护,土地整治要推进,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这一系列的“三农”利好蓝图正在我们面前铺展;农村“沉睡的资本”正在激“活”;农业发展正在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转移。可以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定会成为今年两会以后,广大农民兄弟直至全国人民最暖心窝子的话题。总理在报告中对“三农问题”说的那些话,真正是“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补农民所缺”,接地气、聚民智、惠民生。为贯彻落实报告的精神,结合农村现状和工作实际。我谈一些体会和建议:

    一、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形势严峻,农田水利、交通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农民种田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保障低的问题十分严峻。特别是集中连片的农村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等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与发达地区相比,交通、水利、通讯、教育、医疗、养老等生产、文化、生活设施的矛盾更为突出。一些农业地区近年旱涝灾害时有发生,成为我国农业的心腹大患和农业发展和脱贫致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制约因素。建议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一是在项目的安排上优先考虑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立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加大对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垃圾站、污水处理厂、公厕等建设力度,切实保障饮水安全,解决农村污染源问题。把农村公路拓宽工程列入重点民生项目,专项下拨足额的村级公路维修费用、增设乡村道路安全标示,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加快学校、幼儿园、卫生所、敬老院、公墓等基础设施建设真正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是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时向集中连片特困、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倾斜。三是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重点编制和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解决农业生产旱涝保收“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加快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设立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尽快建成村级信息网络体系,实现村村能上网。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特别是大型农批市场作为发展农产品电商的重点扶持对象,给与专项资金、配套资金和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

    二、创新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当前,耕地面积逐年较少,自然灾害频发、农粮种植收益低、风险大,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非粮化经营”的倾向等问题,都在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必须从政策引导、扶持、监管上加以解决:

    一是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加大财政奖补力度,让粮食生产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不吃亏,抓粮得实惠、有发展、有作为;

    二是支持省、市、县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战略功能定位,统筹规划粮、棉、油、蔬菜、畜禽等农副产品种养生产基地,实现农产品价格的有效控制和和食品安全及市场充足供应。

    三是提高补贴的导向性和效能,对新增粮食直接补贴,建立“谁种补谁”、“多种多补”、不种不补”机制,使政府补贴与农产品种植面积挂钩、或产量挂钩,促进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加大良种补贴力度,调动农民参与良种补贴、使用优良品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条件允许,国家可对农民无偿发放良种,进一步提高单产。

    四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予以支持,给予投资补助和利息补贴。五是实施政策性农业灾害强制性保险,鼓励农户全面参保,由政府对保费给予补贴,将种粮大户流转土地纳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建立农业生产自然风险管控体系。六是坚决遏制“非粮化”、“非农化”倾向,坚守耕地红线。制定工商资本转入农地准入门槛,加强其资格、信用、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经营项目、生产计划、流转期限和面积、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全面、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条件不允许其转入农地。严厉处罚“非粮化”、“非农化”经营和破坏或污染农地的规模经营主体。

    三、进一步加快试行农村村官职业化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的农村对村官的管理都是实行非职业化。实际生产、生活中,凡是做得好的地方,全部都是村官终身奋斗的结果,比如华西的吴仁宝、史来贺、吴金印,村官既是农村经济组织的一员,有责任田和生产资料,拿补贴式工资,又要管理行政村党务、财务、生产、安全、国土规划、民政、教育、文书、计划生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国家政策要在农村落实得好,这群不是公务员的公务人员起着关键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最光荣的任务。而当前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依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基层领导力量薄弱、生产机制陈旧、管理体制落后、人才力量匮乏等等;而诸多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怎样选准配好行政村村官。多年的实践证明,村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坚力量,是中国大地上级别最低的,从“管理”几百人到几千号人,称呼是书记”“主任。 向贫困宣战必须由他们在第一线组织实施。然而他们又不是,甚至村官也只是他们的兼职。村官不仅事务繁多、压力大,而且待遇低、政治上也难有上升空间。不少村官干了几十年,身份还是个“泥腿子”,退职了也没有任何保障。这就造成当前农村一种能人不愿当“村官”、难找到人当“村官”,村官难选、难当的现象;导致农村发展党员难、后备干部培养难,村务科学管理难,村党组织形成具有号召力、执行力的坚强组织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行村官职业化,打造一支职业化、高素质的村居干部队伍,实践中,科学设定村居干部薪酬,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配套养老医疗保险政策,免除村居干部后顾之忧,让村官全身心地服务群众,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党的执政之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建议加快试行农村村官职业化,打造一支职业化、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建议在一些省份的市、县、区范围内先行试点,科学设定村级干部薪酬,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配套养老医疗保险政策,探索、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的选拔配备纳入向贫困宣战的战略规划,形成村官职业化制度体系,用标准选好人才,用业绩配好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让那些有思想、有能力、有抱负、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同志走上 “村官”的岗位,逐步解决新农村基层建设领导力量薄弱的困局。村两委班子力量强大了,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

    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村美则中国美,而农民富则中国富。解决有着8亿人口的“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我们全党、全国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将昔日“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感叹,彻底转化为“农民真好,农村真富,农业有希望”的赞叹,是我们每一位人大代表都应勇于承担、使命光荣的重大责任。站在步入“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启的新征程上,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此文系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沈丘县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审议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1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豫ICP备15036050号-1 豫周公网安备:4116000213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太昊路中段 值班电话:0394-8357398 信箱:[email protected]
    技术支持:中原传媒
    总访问量: 487430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