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香港正版资料大全免费 >> 代表风采 >> 浏览文章

    【代表/履职】张全志:把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

    2018/6/3 18:59:57 浏览次数: 【字体:
     
     
            核心提示:张全志是项城市人大代表,20年多来在党支部书记和人大代表的岗位上,以不怕吃亏、不怕吃苦,带领全村干群众,将新桥镇南李楼村由贫穷封闭的落后村变成了富裕文明的先进村。
      周口市生态文明示范村、周口市治安模范村、项城市先进党支部……一张张奖状挂满了村办公室;村民吃上自来水了、村级公路开通了、村级合作社建成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一件件实事办到了村民的心坎上!见证了喜人变化的项城市新桥镇南李楼村的村民对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张全志无不交口称赞。
      他二十年多来在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的岗位上,以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不怕受挫折和坚持党员带头、以上率下的斗志,带领村三委一班人和广大群众,将南李楼村由贫穷封闭的落后村变成了富裕文明的先进村。群众年收入由过去的人均1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9000多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村上建起了剧院和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群众自发组成了锣鼓队、秧歌队……
     
      一个心装“大家”的人
     
      张全志,1989年入党。在大集体时,当过11年生产队干部,干了12年私营砖瓦窑厂老板。1995年,40多岁的张全志毅然放弃了安逸生活,回到南李楼村,挑起了党支部书记的大梁。
      那时的南李楼村,经济生活条件差,人心涣散,是有名的上访村。
      如何化解矛盾、赢得民心,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张全志苦苦思索着……
      打井是张全志向贫困宣战的第一仗,他在上任后第一次党员大会上说:“我们是靠农业吃饭,种地全靠老天,道路像棋盘、群众出行难、不闹事才怪呢?身为党员干部,我们有责任化解群众的怨气,首先必须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2006年4月,张全志把自己办厂赚下的10多万元全都拿了出来。干了一个多月,一眼机井塌陷了,另外两眼也钻了两个黑窟窿。村里有些人嚷开了:“咱这地下多是黄沙土,想打出几十米的深水井,简直不可能。”张全志说他就不信这个邪,打不出深井水决不罢休。
    张全志憋足了劲,召开大会动员群众集资。村民看着眼前的烂摊子,就是不吱声。无奈,他只得求亲戚朋友借,找有钱人高息贷,甚至把家里备房所留的砖瓦卖光了凑……党员干部看他这样拼命,深受感动,开始你一万,他两万地集资……很快就筹资30多万元。这次张全志吸取了教训,从市水利局请来专业人员进行复钻,一眼30米深的机井终于出水了。有了成功的经验,张全志更来劲了,他跑市里、进省城,多方争取项目资金120多万元,完成了三个自然村20多眼机井的钻探和配套工程。群众看着多年不能出水的机井笑了,地里的庄稼沐浴着甘露长得欢了……
     
      一个脑有“大智”的人
     
      发展才是硬道理!怎样搞活经济、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张全志感到身上担子的沉重。
      粉条加工一直是南李楼村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品种单一,加工技术落后,粉条品质量差而一度滞销。张全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组织党员干部对村里粉条发展形势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南李楼地处项蒋公路沿线,村民有种植红薯的习惯,加上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捧,很适宜做大做强粉条生产。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引进新品种、改良老品种”等解决方案,打响了粉条加工生产“更新换代”保卫战。
    为了得到群众理解,张全志一班人主动与群众结对子、做表率;他自掏腰包组织村民多次到太康、界首等地学习;聘请粉条加工专家为群众上课,作技术指导;建立了常设性粉条加工培训基地;成立了粉条加工专业合作社,协调小额贷款帮村民投资购买打粉机、下粉机,切实解决了群众投资难、技术难等问题。同时,引进红薯新品种,建立了10多家粉条加工生产基地,很快使南李楼的粉条加工有了名气,每年冬季到南李楼村加工粉条和打粉的村民络绎不绝。
    2016年,南李楼村的红薯种植由2006年的100多亩发展到800多亩,粉条品从卖不出去到供不应求,远销周边乡镇,产值由10万元增加到600多万元。村民李恩近激动地说:“支书是给农民办实事呢,我们就爱跟着他干。过去我种1亩红薯一年收入不到2000元,今年收入就达4000多元”。 
     
      一个情系“大我”的人
     

     

      把党的温暖送进家家户户,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张全志为民办事的永恒主题,他带领党员干部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
      在南李楼村,哪里有困难,哪里工作最艰巨,哪里就有张全志。修路是他向致富迈出的第一步,2015年修村公路时,张全志晚上从镇上开会回来,一不小心摔断了腿颈骨,医生做完手术要他休息一百天,而他仅躺了7天便拄着双拐回到了工地,白天忙着筹资贷款,临阵指挥,晚上又坚持值班。不久,两条长3公里,投资120多万元的通村水泥路和进村主干道相继竣工,张全志的眼睛却因过度劳累而红肿溃烂,视力由1.5急降到0.6,直到现在仍没有完全好转。
    党员干部对群众的贡献有多大,在群众心目中地份量就有多重。张全志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干群一致拥护。
    民主管理,走群众路线。作为党支部书记,张全志将村中的重点、热点问题能做到及时公开透明,积极推进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同时健全财务监管制度,村财乡管确保财务规范、透明。张全志带头遵守制度,不搞一言堂,坚持用制度来约束自己,每年秸秆禁烧期间,驻村干部都在张全志家中吃饭,张全志都是自掏腰包,从没有在村里报销过一分钱,更没有因低保、危房改造而为亲属谋过私利,自觉接受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的民主评议。村里搞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张全志动员在外创业的儿子捐款10万元,为村里购置了垃圾箱、扫帚、铁锨、大篷车等工具,张全志每周亲自到街上打扫垃圾、除杂草,为村民树立榜样。
    南李楼村有贫困户6户,张全志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从资金、技术、劳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贫困户张铁庄患癌症晚期,全家穷得叮当响,五口人吃住挤在三间破瓦房内,2017年3月,张全志为张铁庄争取了危房改造指标,可张铁庄一家连垫底金就拿不出,在这种情况下,张全志又自掏腰包1.5万元,找来建筑队,对张铁庄家的危房进行改造。今年9月份张铁庄去世,去世前,张铁庄家的房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看到即将完工的房屋,张铁庄紧握住张全志的手泣不成声,他说:“全志,您的大恩大德,我只有来世再报了”。
    南李楼村孤寡老人李明70多岁了,患有多种疾病,张全志安排他进驻镇敬老院,他觉得不自由不愿去,在家吃住都很困难,张全志经常为其送钱买药,送点好吃的。李明逢人就夸张全志,张全志就说:“我是人大代表 ,又是村支书,帮不了大忙,就帮个小忙,你只要知道共产党好就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张全志的带动下,南李楼村党员、干部的帮扶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村民李效东在外做生意亏了本,生活十分困难。李书田主动找他谈心,帮他加入了“粉条生产合作社”,并鼓励其发展养猪,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副主任张贵清,在今年三秋时节,抽空开着自家的车无偿为困难群众拉运秸秆、运送粮食、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胸怀“大气”的人
     
      物质生活富裕了,应该让群众的精神生活有更高追求。看到广大党员、干部群策群力的工作情景,张全志异常高兴,他乘胜追击,通过亲戚关系,积极招商引资,为村里配备充实了农村实用技术、文学等图书5000册,以满足村民文化学习的需求;配套完善村级文化广场,新增办公桌凳、健身器械,组建腰鼓队,以供村民休闲娱乐;建设高标准卫生室,争取村级合疗门诊报销定点诊所,方便群众就医。动员村民积极参合参保,每年南李楼村参合率、参保率达到98%以上,落实大病救助政策,切实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
    走在风景秀丽,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南李楼村,你总会看到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他挥着手带领他的村民为走上富裕的道路,一起努力奋斗,共同编织着美好幸福的未来!(赵玉华  巴磊  曹越迪)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1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豫ICP备15036050号-1 豫周公网安备:4116000213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太昊路中段 值班电话:0394-8357398 信箱:[email protected]
    技术支持:中原传媒
    总访问量: 487427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