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永伟:搞好执法检查 促进法律实施
地方人大执法检查是国家权力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有关执法机关的执法工作所进行的检查和监督,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重要方式和经常性工作。也是多年来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形成的把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结合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形式。它对于推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和国家法制的统一,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一些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和倾向性问题的逐步解决,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都具有重要作用。监督法对执法检查作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这对促进执法监督工作,提高执法检查实效,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周口市川汇区人大常委会本着对法律、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执法检查工作的新途径,加大监督力度,努力提高监督质量,执法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突出重点,认真确定执法检查项目
有重点地选择好执法检查项目,是开展执法检查的前提和基础。在把握执法检查项目上,一是立足于当前中心工作,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和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抓住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执法检查题目;二是立足于执法检查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使人大的执法检查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和愿望。近年来,尤其是换届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先后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列为执法检查项目。这些内容涉及本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涉及民生民意,通过开展执法检查,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执法检查工作
认真准备,精心组织执法检查工作,是保证执法检查取得实效的关键。区人大常委会在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时,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认真拟定执法检查方案。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人大代表、群众、设立投诉电话等形式,积极做好执法检查前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注意发现典型案例和共性问题,从而确定执法检查的方案,使执法检查做到有的放矢。现行的法律法规很多,人大常委会不可能每年都对全部法律法规逐个检查,也不可能对法律法规中的所有问题进行检查。我们本着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围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法律法规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来确定执法检查的重点法律法规和法律法规中的重点问题。在突出重点的具体掌握上,把宪法和新颁布的法律,以及涉及面宽,社会影响大的法律作为重点,使执法检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开展重点执法检查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围绕群众所关注的热点来选题,我们从群众来信来访中发现群众对执法方面所关注的热点、难点,把它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检查落实,为群众排扰解难,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今年我们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就是根据群众投诉确定的。通过这次执法检查,生产经营者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觉性、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均得到明显提高。各责任单位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了责任追究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任明确、权责一致的监管体系。群众农产品安全感有了明显增强。
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执法检查前,学习所要检查的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认真听取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工作汇报,了解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过程中,始终把执法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执法主体内部的制约监督机制是否健全;执法主体的执法措施是否有力,执法行为是否规范以及执法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抽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民意测验、设立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和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尽可能掌握全面、真实的情况,发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认真撰写执法检查报告。执法检查结束后及时形成执法检查报告,对所检查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改进执法工作的建议,并对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报告既有总体评价,也有客观具体的分析;既肯定成绩,也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使执法检查报告充分体现人大工作的鲜明特色。
四是认真听取报告,提高审议质量。这是增强执法检查实效的关键环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职能最终要通过会议集体行使职权来实现,而执法检查组只是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组成,在检查中不能直接处理问题。因此,必须把检查组的分散检查与常委会的集中审议结合起来。在常委会上,既审议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又要听取和审议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报告。常委会经过认真审议,形成针对性较强的审议意见,转交“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整改落实。我们认为必要时,有时也就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议。
三、跟踪监督,注重提高执法检查效果
加强执法检查后的跟踪监督,切实抓好整改落实,是推动和促进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执法检查的最终目的。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由办公室以书面形式交有关部门限期办理。要求有关部门在两个月内将整改情况向常委会或主任会议作出书面汇报。对检查中发现的典型违法案件,认真督查,确保有关问题和意见尽快得到解决和落实。
加强和改进执法检查工作,强化监督职能,加大监督力度,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神圣职责。现实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努力提升执法检查工作水平,力求不断提高执法检查工作质量,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保障作用,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多年来人大工作的实践中,在认真总结以往执法检查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执法检查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学习宣传,营造执法检查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宪法、监督法等有关法律,宣传执法检查的性质、目的、意义和作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人大的执法检查工作。通过学习宣传,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充分认识坚持党的领导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根本保障。在开展执法检查中,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汇报,作出重大决定,采取重大举措要经党委批准后方可实施。人大及其常委会还需从更高层次实现对“一府两院”工作的支持和促进,在纠正执法、司法工作偏差的同时,真心实意地帮助“一府两院”解决工作推行中的难题,促进国家机关依法、协调、高效运行。“一府两院”及其法律实施机关,要充分认识人大执法检查的法定性和权威性,充分体现对同级人大负责和对上级负责的一致性,积极配合人大的执法检查,诚恳接受监督。从而为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创造良好条件。
二要构建长效机制,健全执法检查的相关制度。健全的制度是地方人大完成执法检查任务,增强执法检查效果的基础和保障。必须从构建长效机制入手,健全完善诸如问责行政“一把手”的执法检查制度、执法检查责任制、执法检查选题制度、执法检查公布制度、执法检查效果评价制度等各项制度。使人大常委会对执法部门的行政“一把手”评判有依据,对执法检查主体责任能够落实,使执法检查议题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使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的联动效应得以更好发挥,使执法检查的经验得以总结,问题得以克服,从而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三要培养队伍素质,提升执法检查主体的能力。当前,地方人大开展的执法检查活动,大多邀请执法部门的有关人员参与或陪同,有时难免会混淆执法检查主体界限,究其根本原因,地方人大常委会人员紧缺,法律素质还不够高是其重要原因。因此,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加大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力度,特别是对与执法检查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的方法、重点要进行专门培训,全面提高人大干部的法律素质和履职水平。二是要大力加强法律人才的引进力度,改善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为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在执法检查中临时聘用某项法律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要注意在人大代表中发现这方面的人才,邀请他们参加人大的执法检查工作。
四要强化监督手段,增强执法检查的实际效果。地方人大在执法检查中。除了坚持搞好走访调查、专题审议、督促整改等常规的监督手段外,要延伸执法检查功能。把执法检查同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有机结合起来。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带有一定隐患的后发问题,检查组应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提交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后,可以运用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手段,促使问题得到解决,使执法检查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